飞机草为菊科多年生半灌木,原产于拉美等地,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恶性入侵杂草。29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消息,该园在入侵植物飞机草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学国际期刊《生态学快报》上。
众所周知,外来物种入侵已对全球生态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健康,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损失,已成为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早在1934年,研究人员首次在我国云南南部发现飞机草,目前,在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此前的众多研究证实,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本地植物群落中的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会抵御外来植物入侵,抵抗力越强,则群落的可入侵性越低。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入侵研究组的郑玉龙副研究员等人采集了12种我国入侵地和8种原产地为墨西哥的常见本地植物,分别构建由1种、2种和4种植物组成的群落,并施以活性炭和杀菌剂,以探讨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功能特征、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化感物质、系统发生距离以及刈割干扰对飞机草入侵的影响。
研究发现,原产地为墨西哥物种构成的群落比中国物种构成的群落可入侵性低,并且刈割等干扰对中国物种构成的群落可入侵性影响更大;随着物种丰富度升高,群落可入侵性降低;与飞机草系统发生距离远而功能特征距离近的群落,其入侵性也越低。随着群落内本地植物生物量增加,群落的可入侵性越低。同时还指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间相生相克、异株克生的作用,对群落可入侵性的影响具有物种专一性。此项研究为飞机草等入侵外来物种的深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记者赵汉斌)